top of page

東協廣場 自由食堂

圖/文:劉博睿

 

「泰」(Thai)這個字,原意為「自由」,泰國的歷史上,在擺脫高棉人統治後,居住於泰國現今這片土地的暹羅人用「自由」箇詞,訂為國名並流傳至今。

  今日走在台灣街頭,泰式料理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在近年來更被大多數台灣人所接受,成為聚餐吃飯的主要選擇之一。理解「泰」這個字的真正意思之後,便很自然的解讀這些食堂為「自由食堂」,而真正體會到這四個字的意思,要從進入東協廣場三樓的泰式小吃店說起。

打拋牛肉飯

  慵懶地星期天午後,伴隨卡拉OK巨大的音浪下,難得放假的移工們勁歌熱舞著。空氣中瀰漫一股酸酸的氣味,這樣的酸味,與其說是廚房煎鍋裡飄散的醋味,不如說是移工們正在盡情揮灑的汗水味,在熱鬧的氛圍裡,拉遠場景,這裡是一家泰國小吃店。

  我在一群移工之間找了個空位坐了下來,旁邊的女性移工對我微笑後拿走擋在桌上的私人物品,隨著物品的移動,一張護貝後的大菜單映入眼簾,上面的食物多元又豐富,一名移工出於好奇,打擾了端詳菜單的我:「你是學生嗎?」,隨著卡拉OK音樂的轉換,我和他聊了起來,他的名字叫做阿里。

  打拋牛肉飯,是阿里在這裡必點的餐點,每次只要來東協廣場,他一定會點這道料理,在泰國這料理是家常菜,在路邊攤也很容易找的到。阿里今年24歲,21歲那年跟著堂哥來到台灣,目前在潭子加工區從事搬運的工作,阿里的中文相較於其他移工算好,他說三年的經驗讓他有了回家的想法,但他還想把中文學好,因此會把握機會找台灣人練習中文。
 

阿里喜歡台灣,他說平常的工作很辛苦,每天必須6點起床走半小時的路到加工區,特別是冬天的天氣讓他很不習慣,工作一直到下午6點才下班,常常回到宿舍後只能吃泡麵,因此特別想念故鄉媽媽的打拋牛肉飯。他很開心有東協廣場這麼一個地方,踏進這裡會感覺到一周的疲勞除卻、壓力得到釋放,特別是能跟同鄉一起談天說地、一起唱歌,還能吃到媽媽的味道。

  台灣人在工作之後想吃什麼就能去什麼樣的餐廳,工作時數也受到法律保障,能在晚餐時間前回到溫暖的家,而這些移工呢?語言的問題、雇主的剝削、與外界的隔閡不停席捲著他們,平常只能壓抑自己,直到周末的閒暇時間才得以解放自己,讓自己擁抱自由。打拋牛肉飯就像台灣的番茄炒蛋,是每個媽媽都會的料理,也是思念家鄉時的精神寄託。

雞肉炒河粉


  雞肉,是泰國的平民美食,在以信奉佛教為主的泰國,許多人也因此有了不吃豬肉或牛肉的戒律,儘管沒有強制規定,泰國人民依舊遵守這個規矩至今。

  這天是平日的晚上,人數稀稀落落的東協廣場,有些店家乾脆不營業,走在熟悉的街道卻不見假日熱鬧的景象讓人甚感怪異。到了跟老闆娘約好的六點鐘,走進店裡,只見老闆娘一邊熟練的炒著菜,一邊大聲的請我先等一下,我趁著這個空檔在平時擁擠到無法自由行走的店裡走走看看,牆上的泰國國旗旁,掛著的是泰皇的照片,而另一側則是供奉著泰國神明,漆上橘紅色的牆壁上有個窗子,透過窗子可以看見隔壁卡拉OK的包廂,老闆娘的丈夫正忙著修理裡頭的設備。

 

過了一會兒,來了一群外籍生,這群人當中混雜了泰國與日本的學生,一位泰國女生很熟悉這裡似的與老闆娘聊了起來,與我同行的泰國朋友告訴我這位女生的口音來自泰北,我也藉著等待老闆娘的空檔與這位女生聊了起來。


  這位女孩叫娣娣,是來台灣念大學的留學生,這天她帶了幾位外國朋友來到東協廣場試試她的家鄉味,我看見幾個日本人桌上的菜色都一樣好奇地向她詢問,她告訴我由於日本朋友們看不懂菜單上的泰文與中文,於是都幫他們點了「雞肉炒河粉」,至於為什麼是雞肉炒河粉呢?原來在泰北家庭招待客人時,為了避諱豬肉與牛肉的料理導致宗教戒律不同的朋友不能食用,於是都會準備雞肉料理,而雞肉炒河粉則是最好的選擇之一。
 

娣娣目前是台中某大學觀光系大二生,她希望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,「我的家人也贊成我在台灣」,說出這句話時的她,眼神流露出一種堅定。也許正是因為這份夢想,讓她想要跟更多人介紹自己的家鄉,了解泰國的美好。「我有台灣跟泰國兩個家,但我喜歡台灣,在這裡的生活很自由,學校裡大家知道我是泰國人都想跟我當朋友」,在我詢問她「會想家嗎?」之後她這麼回答我。

 

隱約感覺的到,雖然娣娣喜歡台灣,雖然台灣很自由,但她還是時常來到這家自由食堂吃飯,試著找到更多的同鄉訴說自己的故事與經歷,我想她一定也很想念泰國吧。

辣醬炒雞肉飯

  老闆娘端上一盤「辣醬炒雞肉飯」,這道菜一上桌,就飄散出濃濃的辣椒味,接著她很熱情的招待我「寮國啤酒」。這天是星期六的午後,可能是接近發薪日的關係,客人並不多,店裡的客人只有個位數。「今天觀察到什麼了嗎?」,相較於第一次跟老闆娘說話,感覺她的中文有進步,「這道菜看起來很辣耶」「辣才好,冬天吃辣身體會變溫暖喔」。

  或許是跟老闆娘漸漸熟識的關係,這一次我選擇不點餐,而是請老闆娘隨意做一道料理我都吃,但意料之外的是出現在眼前這道紅通通的菜餚。原來,辣醬是泰國料理必備的食材,泰國人吃辣非常有名,但今天總算見識到那股辣勁,於是我邊流著眼淚,邊訪問笑著我的老闆娘。

 

老闆娘在二十年前來到台灣,當初跟大多數的移工一樣,透過仲介來到這裡工作,她說她在當廠工時常常被偷偷扣薪水卻申訴無門,仲介也時不時跟他們收取不明所以的費用,「有一陣子真的想要偷偷跑走,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,但後來我遇到那時候做領班的老公,我們結婚後,我就決定要開小吃店」,那個時代沒有移工的聚集處,假日只能在宿舍待著,唯一傾聽老闆娘訴苦的只有擔任領班的老闆,也隨著奇妙的緣分與命運,他們走到了今天,辣醬炒雞肉飯也正是老闆最喜歡吃的料理。我詢問她想開這家店的理由,「如果能讓大家,不一定是泰國人,只要你們想來這邊交朋友我們都歡迎,來這裡唱唱歌,吃吃飯,讓生活不要太無聊」。

 也許是因為年輕時的那段遭遇,讓老闆娘想幫助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朋友們,人親不如土親,在這裡大家相聚首,一起度過快樂的周末充電後回到工作崗位,也能在這裡向朋友們訴說自己遇到的麻煩並詢問解決管道。老闆娘提供一個場所,在這裡大家可以相互依偎照顧;相互抒發鄉愁;相互揮灑那份在異鄉生活裡得來不易的自由。

  在東協廣場的三樓,有十幾間像這樣的餐廳林立在這裡,從東南亞來到這裡的老闆與老闆娘、移工、學生們,都有著各自的故事,這些故事背後擁有著許多道不盡的汗水與淚水。台灣的經濟的成果與文化的多樣性來自這些人們的付出與融入,而大部分的他們最純粹的奢求,卻只是能在工作之餘品嘗一份自由,老闆娘笑說「希望有一天能有多一點的台灣人能來這裡吃飯」,這裡對台灣人來說或許還是陌生,但漸漸有人願意走進來與這些異地游子們一同呼吸自由的空氣。

bottom of page